读书伴我成长谭红 多年前,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,看到这样一段话,它使我刻骨铭心:“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,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。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:“想要学生好学,必须先生好学。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,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。”教书育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读书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终身要求。我们也正处在一个知识以几十倍的速度爆炸的时代。社会上流行这样一条“知识折旧率”----一年不学习,自己知道;两年不学习,同事知道;三年不学习,学生知道。一劳永逸,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是我们向往的神话了。而且随
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:每年都有上千普通家庭的学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级来改变人生,亦有人用百万年薪邀请这位洛杉矶的小学教师,但雷夫,这位“全美最优秀教师”依然坚守在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“第56号教室”。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、美德与创造力,他能为学生做什么?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,或许便有了答案。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,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——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,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,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,给他提供捐助
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。通过一个下午的上课,我觉得他的基础知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差。晚自习时,原本十分钟就能做完的口算,他一节课才做完。八点半,该下晚自习了,做完作业的孩子己经回到了宿舍。我就留他下来,希望他能把今天的作业做完,养成“今日事,今日毕”的好习惯。大概九点钟时,“咚咚咚”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谁呢?哦,原来是东东回来了。“张老师,闵老师叫我来看一下,新同学为什么还没回去?”真是个可爱的孩子,我挺喜欢他这股机灵劲。“他的作业没做完,等他做完了,我再送他回去吧。你先回去休息吧。” 谁知他说:“不怕
教学随想张淑华 《春风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,适合孩子们朗读、背诵,对孩子们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,课前我精心备了课。上课时,我边讲边想,如果按照备课时的上法,就有些死板。上着上着,我灵机一动: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变成冰雪、柳梢、桃花呢?“只有想不到的,没有做不到的”,事不宜迟,我马上让他们分组饰演冰雪、柳梢、桃花,随着我的朗诵做出相应的动作。真想不到,他们的想象力那样丰富,做出了贴切而形象的动作,“春风吹化了冰雪”,“冰雪”融化了,在微微流淌。“吹绿了柳梢”,“柳梢”在微风中轻轻摆动。“吹红了桃花枝头俏
本书是一部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生动教育方法的长篇纪实作品,也是一部写给天下父母的励志书,更是一部以“父亲”的名义发出的棒喝: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,更是失败!
——兼有感于《叶圣陶谈阅读教学》一文 “早起……理昨日生书,带温书一卷。背。上生书……命学生复述一遍,乃就位念一百遍…… 早饭吃……温书一本。背。仍读生书…… 灯下念唐贤五律诗,或《古诗源》……”
“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,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、琐碎的事、单调的事,也许过于平淡,也许鸡毛蒜皮,但这就是工作,是生活,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。”
小豆豆是一个天真、活泼的一年级学生,对外界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。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著作《窗边的小豆豆》,内心深有感触,被小林校长的教育艺术深深折服。
——读《爱的教育》引起的思考 “教育上的水是什么?就是情,就是爱。教育没有了情爱,就成了无水的池,任你四方形也罢,圆形也罢,总逃不了一个空虚。”夏丏尊先生一语中的,道出教育的真谛。